科研进展

新疆理化所在基于玄武岩织物/不锈钢网光电热蒸发器的全天候实际苦咸水净化方面取得新进展

发布时间:2025-09-18

清洁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。随着近几十年人口增长、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,缓慢的自然水再生过程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清洁水资源需求。然而,97%以上的天然水资源是海水和苦咸水,由于盐度高,无法直接利用。因此,迫切需要高效、大规模的海水淡化技术。在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中,以多级闪蒸和多效蒸馏为代表的热海水淡化能耗较高(例如,每立方米淡水消耗10—15 kWh的电力),而以反渗透为代表的膜海水淡化能耗可降低至5 kWh m−3 ,但面临膜污染问题,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,增加了处理成本。同时,这些技术对化石燃料和电力的依赖加剧了当前的全球能源危机。因此,开发低能耗和可再生的水净化生产方法至关重要。基于此,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(SIE)技术是太阳能热能利用的方法,因其高效的光热转换效率、环境友好、成本低、作简单等特点,已成为海水淡化和废水净化的研究热点。光热材料是SIE技术的核心,目前的材料包括聚合物、碳基材料、半导体和等离子体金属。然而,由这些材料制成的蒸发器通常达到低于 1.47 kg m−2 h−1的理论蒸发速率在1个太阳照射下。此外,废水通常盐度很高,由于供水不足和蒸汽产生快速,蒸发器可能会在其表面和输水通道内出现盐结晶。这些盐晶体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光反射率并阻塞水的传输通道,导致蒸发速率降低和蒸发器寿命缩短。此外,SIE对阳光的依赖性很强,在阴天或冬季等低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下,其性能会显著下降甚至停止,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。

针对此挑战性问题,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将PDA、CNTs和PPY依次加载到玄武岩织物上,构建了具有优异光热性能PPY-CNTs-PDA@BF蒸发器,采用SSM 304电热层,用于全天候高效苦咸水淡化。在模拟阳光(1 sun)和实验室1.5 V下,实际苦咸水蒸发速率可达4.43 kg m−2h−1;在真实阳光和室外1.5V下,蒸发速率可达6.37 kg m−2h−1.此外,由于设计精良的多层结构,具有Janus亲水梯度分布,蒸发器表现出优异的耐盐性和长期稳定性,将白天蒸发速率保持在2.17 kg m−2h−1以上,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连续运行 120 小时。纯净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用水标准,离子浓度和化学需氧量显著降低。这项研究为高效和可持续的微咸水净化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方法,为缺水地区提供了潜在的应用。

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上,新疆理化所是第一完成单位,硕士研究生何溁林和陈卓为共同第一作者,阿卜杜克热木·喀迪尔研究员和马鹏程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。该研究得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外国青年人才计划项目(科技部外国专家服务司)、中国科学院“西部之光”项目等项目的资助。

图1.PPY-CNTs-PDA@BF光电热界面蒸发系统的实际应用方案示意图。

图2. PPY-CNTs-PDA@BF室外蒸发性能(A:室外太阳能界面蒸发装置示意图; B:白天太阳辐照度和环境温度; C:PPY-CNTs-PDA@BF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蒸发速率)。